让每一朵花都尽情绽放
文 刘璐
曾在一本书中读到这样一段话:每朵花都是独一无二的,无须灿烂美丽、大朵盛放而赢得别人关注。我希望孩子能靠自己的努力绽放属于自己的花朵,不论形状,不论颜色。
“双减”政策实施后,孩子有了更多自由时间,父母也有了更多陪伴时间。我努力倾听孩子的声音,让他去探索、发现、成长。
孩子读幼儿园时,对古典吉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给他报了兴趣班。每周一次的吉他课,孩子风雨无阻,连我们都惊讶于他的坚持。记得某次下课后,他在我身边蹦来蹦去开心地说:“妈妈,我好高兴啊,今天学习了扫弦,我又多了一个技能。”作为父母,我们非常欣慰于他从自己的坚持中,找寻到快乐。
初入一年级,学校没有任何书面作业,我们鼓励孩子多走出家门,释放天性。周末闲暇时,我们常带着孩子去欣赏音乐会,在音乐厅感受音符的碰撞和情感共鸣,体验音乐的魅力和力量。记得有一次,音乐会节目演奏完毕,大家集体起立鼓掌。沉浸在观众雷鸣般的掌声和音乐家们数次谢幕带来的震撼中,孩子跟我耳语:“妈妈,我好像明白为什么大家这么快乐啦。观众因为听到了这么棒的音乐而快乐,音乐家因为观众快乐而快乐!”我惊讶于一年级的孩子都可以换位思考、感受,也开心于他能在音乐中共情。
工作之余,我们也会跟孩子组成一个微型小乐队,我是键盘手,爸爸是鼓手,孩子是吉他手加主唱。《两只老虎》《送别》等看似简单的歌曲,也要不厌其烦地反复排练、磨合。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渐渐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琴声、鼓声、笑声交织在一起的时刻,让作为父母的我们感受到了来自孩子的浓浓爱意。
学校也会利用课后服务时间,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孩子在我们的鼓励下积极参加,并得到了演出的机会。演出前,孩子努力练习,对“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了更深的理解;站在台上,面对评委和观众,学会了自我缓解紧张情绪;在观看其他人的表演后,会发自内心地讲:“妈妈,我觉得这个同学好棒呀!”很开心孩子懂得去发现、欣赏、赞扬他人的优点。
音乐,丰富了孩子的精神世界;户外运动和研学,则锻炼了孩子的身体,开阔了眼界。
放学后,孩子和爸爸一起打乒乓球,在操场上自由撒欢,享受快乐的亲子时光;晴朗的周末,我们在公园的草坪上搭起帐篷,躺下猜云朵的形状,拉起风筝奔跑,观察爬到野餐垫上的小虫子……这个时候,也让我对“快乐得像个孩子”这句话,有了深深的理解。小区楼下的空地也是孩子游戏的场所,他和小伙伴一起踢球、骑自行车,每每玩到天黑还不想回家。奔跑时的大汗淋漓,进球时兴奋的尖叫,和小伙伴互相加油的鼓励,骑车时迎面吹来的微风,这些片段,会成为他长大后美好的回忆。
节假日,我们也会带他在博物院感受前人的无言之证;在美术馆感受色彩的碰撞;在南京城墙上走一走,感受历史的厚重;去长江边,看江水浩荡、水流天际。让他去摸、去看、去感受,他的世界不止家和学校两点一线。
“双减”的根本目的,是推动教育回归初心,回归本质,回归本位。让孩子成为孩子吧。希望他能开心地享受小学生活,绽放自己的那朵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