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队噢!”孩子们拾级而上,急急奔到棂星门下,挤挤挨挨地排队。
“滑!”青灰色石头上有孩子飞速而下。掌声响起。
“注意,注意安全!”有家长提醒着孩子。
“哈……哈……”有游客加入滑滑梯的队伍,趁孩子们排队空当,“嗖”地滑到了底部,引起一阵哄笑。
更多的家长与游客蹲在石滑梯下端,举着手机拍下这欢声笑语的景象。
这不是在幼儿园,也不是游乐场,这里是南京市中心的朝天宫。
朝天宫之名由朱元璋御赐,是明朝最高等级皇家道观,皇室贵族焚香祈福的道场和文武百官演习朝拜天子礼仪的场所。在这“朝拜上天”“朝见天子”的神圣之地,怎能够如此“肆意玩耍”?
朝天宫是江南地区现存等级最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官式古建筑群落,其建筑格局、样式、营造技术等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尤其是明清建筑的重要而难得的实物资料,每一处都承载历史记忆的珍贵文化遗产,在这具有极高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场所,怎能够如此“破坏文物”?
游客们途经棂星门时都会惊叹并驻足,或观赏孩童嬉戏或投入欢乐场景或留下影像。
然而,对于南京人来说,“朝天宫滑滑梯”早已司空见惯且成为几代人的记忆。
还是在我刚工作时,我就听说“朝天宫滑滑梯”的趣事。厂领导是南京人,多次跟我说:“没在朝天宫磨破几条裤子,不足以谈南京童年。”也总听厂里的同事用南京话齐唱几代人共同的童谣:“滑滑梯,滑滑梯,你先我后别着急,上去好像爬高山,下来好像坐飞机。”
那时我对朝天宫没有什么认识,还颇为讶异这关于滑滑梯的话题,等退休后才体会到老南京人笑称“朝天宫滑滑梯”是“祖传的快乐”真不是吹的,滑梯上深深的“臀印”就是见证。
朝天宫为文庙,东为府学,西为卞壸祠。正南“万仞宫墙”照壁围绕,宫墙内为泮池,东西两侧各有砖砌牌坊。从泮池北的院子的地面向北走十二级台阶便是文庙正门——棂星门,就是这棂星门台阶中间的长条石,在百年间被孩子们赋予了新功能:攀上石坡,顺势滑下,日积月累,竟磨出了两道像“屁股沟”一样能映照人影的凹槽。
因住得近,我常带外孙来玩。外孙先是看小朋友们滑,在七八个月大时,便咿咿呀呀要坐我身上带他滑,等过了周岁,便能甩开我独立滑行了。每次疯玩滑滑梯后,他都会摇摇摆摆从棂星门向前走,到孔子塑像下摆“Pose”留影。
“文曲星庇佑,人才辈出”是棂星门牌坊的寓意。我常常站在巍然矗立的门下,向南看高高的“万仞宫墙”,向北看朱红色宫墙黄色琉璃瓦的建筑和威严而肃穆的孔子像、大成门,看两侧古朴而典雅的牌坊砖刻横额“德配天地”“道贯古今”,仰看热烈而又庄重的“棂星门”蓝底金字与红色立柱、灰白色石狮,再看再听孩童无忧无虑或坐滑或倒滑,或趴或卧,或单独或结伴滑滑梯时的“最炫姿势”和发自内心的大呼小叫。
孩童的行为很有意思,也给我很多想象的空间。我想,这用“肉肉小屁股”磨光的石滑梯,是不是在无声地述说,要让孩子们成为“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之人?这磨得温润的石滑梯上的欢声笑语,是不是在提醒人们要遵循教育规律,想要培养学问渊博、品德高尚的人,既需要严肃紧张增“万仞之智”,还要寓教于乐添“活泼之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