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镇江市委党校
凝聚宣讲一线的十六名女教师
组建“巾帼红”宣讲团
在镇江市委党校法政教研室主任
“巾帼红”宣讲团团长张雯看来
党校担负着
“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使命
“巾帼红”宣讲团
将“她力量”和党校的宣讲优势
进行了有效结合
01与听众产生情感共鸣
2001年夏天
张雯进入镇江市委党校工作
不久后,她走上了党校
主体班次的教学讲台
“巾帼红”宣讲团走进基层后
张雯很快发现
巾帼宣讲和党校主体班教学的不同
听众更加多样
他们的受教育程度
工作环境、心理状态等
都存在差异
主体班面对的是党政干部
培训周期相对较长
可以多元化教学
比如情景式、访谈式、案例式等
而宣讲往往是
一个主题一场宣讲
很大程度上决定了
要采取传统的宣讲方式
要在有限的时间内
打动听众
张雯觉得最主要的是换位思考
产生情感共鸣
“我会针对听众的身份特点
认知水平、实际需求
来调整内容和形式
比如说在农村
我就会采用口语宣讲
尽量用故事化表达
来讲清楚道理
在机关我会更多引用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
中央文件原文来宣讲
侧重学理
来讲清楚党的政策
在学校
我会从学生关心的热点切入
宣讲中采用网络用语
利用短视频
打破刻板说教。”
在张雯看来
要让听众
“坐得下、听得进
弄得懂、记得牢”
那就一定是双向奔赴
而非单向输出
为此宣讲团做了很多努力
在宣讲主题上避免假大空
紧扣“听众希望了解什么
希望获得什么”来设置主题
内容上条理清晰
语言通俗易懂
表达不能平铺直叙
要通过语调、肢体语言
带动听众情绪
宣讲中要注重技巧的运用
比如讲故事、分析社会事件
结合新媒体设置问答环节等
“我们努力引发听众的共情
让他们感同身受
这样就能取得
更好的宣讲效果。”
02吃透理论精髓,了解街巷市情
“巾帼红”宣讲团的成员
来自不同学科方向
按照专业背景、研究能力
组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党史党建、法政、经管
四个学科工作坊
通过定期开展活动
加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研究阐释
为了将党的创新理论
与镇江地方实际相结合
宣讲团一方面吃透
党的创新理论的精髓
另一方面
了解镇江街巷烟火的市情
回应镇江人关注的问题
张雯说这其中的关键
就在于找准结合点
讲好镇江故事
解决现实问题
“我主要就法治和党内法规
进行理论研究和宣讲
在宣讲中
用习近平法治思想
和学员一起分析
发生在镇江的具体事件
有正面也有反面
帮助大家增强法治意识。”
“法治是要求依法办事
而改革是打破现行的规定
我感觉两者是矛盾的
在实践中有点不知所措。”
在一次乡镇宣讲中
一名基层干部对张雯提出
自己对法治和改革产生的困惑
张雯思考了一下
先用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例子
向他说明
“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的道理
接着,她分享了
习近平总书记
在山东视察的重要讲话
来看待这个问题
总书记说
“要有序推进改革
该中央统一部署的不要抢跑
该尽早推进的不要拖沓
该试点的不要仓促推开
该深入研究后再推进的
不要急于求成
该得到法律授权的
不要超前推进。”
怎么样做到
既不抢跑又不拖沓
既不仓促推进
又不急于求成
一个根本的衡量标准
就是法治
一方面
在改革中坚持法治思维
改革要在
法治轨道中推进
另一方面
用法治引领改革
并保障改革的成果
“通过这样的交流
这名基层干部
明白了法治和改革之间的关系
并且在实践中也懂得了
如何去处理二者关系。”
在重大节点
宣讲团第一时间开发系列课程
近年来推出40节宣讲课程
供基层“点题约课”
同时,聚焦党的创新理论
根据对象、时机
确定不同的专题、方式
做到“量身定制”
宣讲团面向基层群众
常态化开展
进企业、进农村
进机关、进校园
进社区、进军营
进网络志愿宣讲
“七进”服务
2024年
“巾帼红”宣讲团
共计宣讲170余场
受众近两万人
03铸就“红色玫瑰”底色
宣讲团自成立以来
在坚持党校共性要求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女性
观察上“洞幽烛微”等优势
通过系统性、针对性的“内功修炼”
提升理论水平和教、研、咨能力
铸就“红色玫瑰”底色
近年来
宣讲团牵头发动高校女教师
基层女干部、群众女党员等
联盟单位的女性力量
组建三十余人的高层次
专业化讲解员队伍
构建全方位、全链条
交互式、服务化的
巾帼宣讲工作体系
针对党员需求
系统宣讲党章规定
党史、党的优良传统
筑牢信仰之基
拓展宣传阵地
同时,用好线上宣讲路径
将大讲堂与微课程相结合
用好现场教学资源
积极推进
“重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镇江路”
“亚夫精神”等
主题教学线路的开发与运用
2024年党纪学习教育期间
十一位女教师
作为讲解团队中坚力量
接待368家单位、团体
一万余人次参观学习
镇江市党性教育中心
让教育既入脑又入心
2024年,宣讲团成员在
《学习时报》《新华日报》等
党报党刊发表
理论宣传文章44篇
宣讲团独立
立项课题32项
与党校联盟成员单位
开展重点合作课题13项
主持或参与编撰的
11篇课题研究报告
被选登编发为《决策参考》
其中7篇决资报告
获得镇江市领导批示
让地方决策
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精准施策